齐聚迎接新挑战 激情踏上新征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12-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寒冬送吉兆,喜鹊报春早。冬天是沉淀的季节,却为春天的到来集聚着力量。12月14日到15日,在北京市房山区燕化宾馆,“新高考”背景下西藏内高班教育改革和发展研讨会隆重举行。多位专家、教育界同仁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大转型背景下教育的定位,以及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未来的变革与发展,思考教育应如何承担起为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培养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特别是面对新高考改革开展,学校的管理者就面临新高考下如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如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以及新高考形势下教育教学管理等困惑,展开深入的学习和研讨。在这次的研讨交流中,与会者了解了新理念,打开了新格局,明确了新任务,注入了新力量。

    专家引领明方向 躬身实践促提升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行为。国家教育部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负责人进行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介绍”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从缘起到前期调研再到具体修订,直至最终完成并顺利通过。此次修订任务艰巨、内容广泛、涉及范围全面,调研数据翔实而有力,影响深远。还以语文和化学两个学科为例,为参会者做示范,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目标开启新时代。由教育部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进行了主题为“高考综合改革动态”的报告。报告指出新的高考招生制度的提出是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进步的,推进了招生的公平公正,促进了高校科学选才,推动了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也促进了高校录取机制的改革探索。同时,新高考改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我们去思考。两位专家的报告使参会者深入了解了国家推行新一轮高考改革蓝图,对教育改革高考改革的目标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也接地气地将与会者心中的一些疑惑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接下来,来自教学一线的教育管理者,与大家分享了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新高考改革形势下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校管理经验。

    北师大燕化附中马熙玲校长进行了《希望点亮生命之光——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探索》的经验交流。在“新高考”背景下,北师大燕化附中积极参与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项目,坚持构建与时代共鸣的核心价值观,用课程搭建成就学生成长的广阔舞台,协同打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生态。学校根据首都基础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进行了符合学校特色的课程建设顶层设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了希望德育、民族团结教育、科技教育、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健康、人文与社会等六大课程体系。马熙玲校长的交流分享为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提供课程套餐促学生多元成长提供了借鉴。

    浙江教育出版集团教育科学研究院秘书长董莉作了主题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育改革的浙江行动”的报告,她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浙江在新高考背景下的试点成效:一是浙江省新高考统一高考招生模式的变化;二是浙江省课改推进过程的经验与启示;三是重点说明了高考新政下学生生涯教育的规划与实施。董莉的分享让大家看到了浙江省在新高考背景下做出的努力与获得的成果,为各省市、其他学校开展学生自主选课、分层走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徐清明副校长作了《上海教育综合改革下的新中民族教育探索》的报告,徐校长介绍了学校构建的大课程体系,展示了新中高级中学在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作出的探索与取得的成果,还特别介绍了新中西藏内高班在新高考背景下作出的探索与实践。徐校长的报告为大家的教育教学开拓了思路,在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要靠人才,专家的引领和来自教学一线的教育管理者的经验,使与会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有了清晰深刻的认识。

    深度交流共商讨 智慧碰撞出思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制度等使学校教育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12月15日上午,北师大EDP团队组织了主题为“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发展的有效应对”的工作坊活动。通过“世界咖啡”的活动形式进行了头脑风暴。

    工作坊的第一个环节是蓝色挑战——聚焦“新高考”,组内提出问题。领导、教师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了具体问题,如:“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应该做哪些准备?如何让教师转变观念?课程设计如何适应西藏内高班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地?“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如何开展以及如何科学对教师进行评价?

    第二个环节是橙色风暴——针对提出的问题,组内研讨,提出解决策略。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内提出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大家围绕圆桌,积极建言献策,气氛非常热烈。

    第三个环节是绿色航线——组间交流,分享解决策略。各小组将本小组研究的解决策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派代表进行了汇报。在分享交流过程中,领导、教师们大力肯定“新高考”的改革方向,从多维度、深层次给出解决策略,通过智慧共享深度研讨丰富完善本组的策略方案。

    点评专家从研讨的形式到研讨的内容都给予了大力肯定,参加活动的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们通过专家的答疑解惑、同伴互助、深度研讨、制定方案,对“新高考”充满信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这次讨论形式生动、活泼;聚焦核心问题,展开深度研讨,进行成果分享交流,智慧的碰撞,将激励教育工作者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课程成果共分享 家国文化育栋梁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月15日下午,在燕山影剧院举行了本次研讨会的闭幕式暨北师大燕化附中“创新实践传承文明”为载体的展示活动。本次活动更好地向大家诠释了北师大燕化附中多年来,以课程为载体为学生成长搭建舞台,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成果。

    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在“学科里的中国故事”环节。教师潘泳江解读《课里乾坤》,潘老师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学生表演了《鼓韵国风》、情景再现出《红楼梦中人》、以音乐快板的形式讲述《附中印象》,学生们精彩的表演获得了阵阵掌声。尤其是《红楼梦中人》,学生们把书本知识搬到了舞台上,完美践行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

    “山河间的百科全书”环节体现了北燕学子的家国情怀,体现了各民族共生共存的融合。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丈量文化的深度,通过游览祖国山河唤醒了心中的使命和担当。团委书记钱月华介绍《课堂外的精彩》,展示了学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情景诗朗诵《孔子》《泰山》《兵马俑》《读中国》,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宝贵的文化遗产;相声《大话国学》让观众在轻松中了解国学的重要,歌舞《飞得更高》传递着学生们努力奋斗的信念与决心。

    带领观众一起走入神奇的科学世界是“希望中的科技之光”。教师张爱平讲解的《神奇的世界》和学生进行的科技魔术表演《水中花园》《大象牙膏》《机器人》等节目,展示了学生在学科社团中的各项成果,配乐诗朗诵《传承经典·希望绽放》和舞蹈《青春共舞》更是充满着青春激情和责任担当。

    北师大燕化附中的展示活动展现了课程是成就学生成长的舞台;体现了学校通过课程引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心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相聚美好而又短暂,“‘新高考’背景下西藏内高班教育改革和发展研讨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无论是专家高屋建瓴引领,还是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管理者的抛砖的引玉、北燕学子的倾情成果展示,为每一位参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许有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教育人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信心。我们相信,校长、教师做理想中的教育,中国就会有教育的明天。教育界的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奋斗,共同创造中国教育的美好明天!

    (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校长 马熙玲)